[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来源:文/新闻中心 牛丽杰 图/新闻中心 潘颖颖 杨琦 发布时间:2013-09-10]
为促进人民教育出版社高师教材和教育理论图书的宣传推广,增进人教社同各地师范院校的联系,建设以学术为纽带的教育图书和师范教材实验研究基地及推广基地,9月9日,西北师大人教版高师教材与教育理论图书展示基地揭幕式暨《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首发式在我校专家楼会议厅举行。著名电化教育专家、我校资深教授南国农,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郭戈,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编辑室主任刘立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材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龙晓君和我校校长刘仲奎出席仪式。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省内院校、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加仪式。仪式由我校副校长万明钢主持。
会上,王嘉毅、郭戈、刘仲奎为西北师范大学人教版高师教材与教育理论图书展示基地揭牌。郭戈向南国农赠送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国农先生主编的《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参会人员参观了人教版高师教材与教育理论图书展示基地,并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人对人教社师范教育图书研究出版的最新动态和师范教育图书的综合服务理念。
王嘉毅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我国高等师范教材编写和出版的重要基地,在基础教育教材和教师培养教材图书出版方面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西北师范大学作为我省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在西北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各级教育战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希望西北师大通过高师教材和教育理论图书展示基地这个窗口,进一步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推动我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在西北地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师范高校加强与人教社的学术交流,共同建立高端学术平台,让更多的师生了解人教社最新的教育理论图书和高师教材。
郭戈说,教师是教育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材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媒介,三者相辅相成,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对教师课程和教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必将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高师院校的教材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高师教材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他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以高师教材与教育理论图书展示基地为平台,进一步密切和甘肃高校的联系,为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刘仲奎强调,长期以来,我校都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李秉德、胡德海、李定仁、李瑾瑜、王鉴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的著作都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切实提升了学校在教师教育、民族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次,南国农先生的倾心之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的出版发行,不仅体现了南老先生在学术上笔耕不辍的治学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园丁情怀,这些崇高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永远学习。他进一步强调,人教版高师教材与教育理论图书展示基地的建立,不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我校教育教学研究的肯定和信任,更是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这一平台,一定能让更多的师生了解人教社最新的教育理论图书和高师教材,进而推动区域师范院校教育相关理论的创新研究,为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南国农说,《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是“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启动于2007召开的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发展70周年座谈会。该书记述和评析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3个时期,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事业、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产业、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等4个范畴和学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社会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科研与实验、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团体与学术交流、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管理的历史事件等7个实践领域,内容覆盖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方方面面,是一本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通史。
当日下午,人教社有关领导和编辑、出版、发行人员与我校等师范院校教师代表和经销商代表,就师范教材及教育理论图书研究开发、宣传推广、深化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座谈。座谈会由教育学院院长李瑾瑜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