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岁月轻歌。梦想的热土上,她肩负责任,心怀信念,静守教育的绿野;以深邃思想和温情语言,细作智慧的芳园。她,执知识之炬,点亮求知的星辰;以师者睿智,导航青春的远帆。
——题记
一、教育初心,扎根西北的情怀
唐月梅,西北师范大学的骄傲,38岁的她,以深厚的教育情怀,在西北的教育田野上默默耕耘。自2010年步出校门,她便将青春与热情播撒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上。从初出茅庐的班主任,到经验丰富的教研组长,再到肩负重任的东乡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她的身份虽历经变化,但她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始终如一。
在她的心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受到田河老师和马世年教授的深刻影响,她将对古代汉语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追求。她坚信,教师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她的教育初心,就像黄河岸边的灯火,温暖了学生的心灵,照亮了他们的成长之路。
二、教学实践,创新育人的探索
在东乡县民族中学,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唐月梅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她倡导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背诵高考满分作文,不仅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锻炼了他们的应试技巧。她深知,只有将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作为教研组长和副校长,唐月梅积极推动教学改革,鼓励教师们参与教学竞赛,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她主持的省级课题,专注于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这一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她的教学实践,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是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她的创新探索,不仅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更让他们在精神的天空中翱翔。她的教学实践,是对教育初心的最好诠释,是对教育使命的坚定践行。
荣誉背后,责任与爱的传递
获得“临夏州人才奖”的唐月梅,并未满足于个人荣誉,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她深刻理解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和人格的培养。正如她所言:“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更多的是一个良心工程,一定要用心去对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弘扬教育精神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价值。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用我们的热情和专业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激励,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唐月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她的教学实践和教研成果,不仅在学术上获得了认可,更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面对学生的实际困难时,唐月梅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她回忆说:“我们去年毕业的九年级的一个学生,她考到河州中学,临夏州的一个高级中学,然后父母亲不让上学...我第一时间给我们校长打了个电话,在我们毕业班的老师这个群里面发布了这样的一个通知——‘希望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唐月梅不仅帮助了那位学生顺利入学,更以身作则,向周围的人传递了“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鼓舞”的教育理念。
唐月梅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情感,她希望学校在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能更进一步,特别是在职业规划和实习质量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她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西北师范大学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勤于学习,乐于探索,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她深信“以教育为生涯,定能实现自我”的格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一次次的不平凡。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西北师范大学的学弟学妹们树立了榜样,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唐月梅的故事是西北师范大学精神——“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生动体现,她用责任和信念守望着教育的田野,用思想和语言耕耘着智慧的心田,激励着每一位学弟学妹,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