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为学 博为友

发布时间:2024/09/19 03:59浏览次数:23


  202493日,“仇先生,恭喜你成为我馆北门开放的第一位游客!”今天上午9点,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新设北门的游客出入通道开始运行,来自江苏苏州的游客仇旭博第一个通过安检入馆。就这样,馆内一张介绍黎锦熙先生的照片将我的思绪拉回到14年前的秋天。

  2010年秋,我与父亲母亲离开生活了18年的靖远矿区,坐上了开往省会兰州的班车,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开家乡,尽管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里路。

  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班车最终停在在西北师范大学西门,当时已经入秋,天气比较凉爽,西北师范大学几个铿锵有力的大字,让我变得异常兴奋。父亲母亲也特别的高兴,安顿好行李和宿舍,我们一起住进了专家楼,这也是父亲母亲在西北师范大学校园的第一次住宿。校园的热闹充分感染着我们的情绪,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从此与“师”结缘。

  虽然这是一所师范大学,但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师范类专业,而是非师范类专业法学。但西北师范大学“师”的影响力是强大的,不但是在大学四年中,而且在十年里,乃至我的整个人生。 

  师为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学习是一种内心自由的学习,法学院的通识教育让自由通向广阔的天地,这就是四年大学的总体感受。在这里有法学、马克思主义学、社会学、哲学、历史文化,也有数学、物理、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地理等等,我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他们的养分,校园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似乎有着历史的沉淀。这种感觉将我带进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长河,让我认识了曾经在西北师范大学执教的大师们,在他们的感召下,除了读有字书,我也读了无字书,四年间我对每个大学的校史特别感兴趣,利用假期我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大学,去读他们的故事。正是他们曾经的存在,他们的故事,给了我无穷的求学志向,也让我与“博”结缘。

博为友,大一的夏季,非常有幸进入了西北师范大学校史馆、博物馆,成为一名学生志愿者,并结识了良师益友白雪涛老师。在这里完整的度过了四年时光,徜徉在大师们的循循善诱中博闻强识。在这里我认识了黎锦熙大先生,“知术欲圆 行旨须直”的校训悠在耳旁。时光拉回到202493日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黎锦熙先生的简介,黎锦熙先生是1913年春至1915年秋毛泽东在湖南四师和一师读书时的历史和国文教员,被誉为“现代新语文第一人”“中国注音字母之父”。他是与毛泽东密切交往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也是众多老师中唯一一位活到毛泽东逝世之后的老师,师生友谊绵延赓续达64年之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至西安,合并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黎锦熙任国文系教授、主任。1939年,西北联大分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陆续迁往兰州,黎锦熙兼任教务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西北师院院长。1946年,西北师院部分师生回迁北平复校,黎锦熙任国文系主任、教务主任,并参与创建九三学社。

四年的大学生活,没有考研,没有考公,也没有任何名利上的成绩,但却是自由而充实的四年。回首再看,我算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吗,大学究竟应该培养怎样的灵魂?

2014年夏,我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带着我在西北师大的知识、带着我在西北师大的学问,义无反顾踏上了去苏州的路,那里又是我的另一个自由圣地,创业者的天堂。感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校史馆、博物馆及良师益友白雪涛老师,感谢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他们给了我充足的底气。

毕业三年,我成为一名教育培训机构的法律讲师,我在西北师大的知识、学问让我在苏州立足。

毕业六年,我成为一家以博物馆策展为主的上市公司子公司法律业务负责人,我在西北师大校史馆、博物馆的知识、学问让我在苏州更好的发展。

毕业十年,我带着自己的经历回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一个“中平木铎·法商讲堂”,我在西北师大的知识、学问让我在苏州自由的生活。

反哺母校,知术欲圆,行旨须直。没有万贯家财,没有权力地位,都不妨碍对母校的热爱和反哺。202431日,有幸被西北师范大学聘任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202493日作为联合创始人“中平木铎·法商讲堂”正式运营。带着大先生们的教诲,希望为西北师大学子创意创新,就业创业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友平台。

师为学,博为友是我的大学总结。名师熏陶,益友砥砺,人生大幸!最后,引用时任苏力教授在北大法学院2004年开学典礼上的迎新致辞“这里是北大法学院”里的几句话“你们必须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不仅是法律的,而且需要政治的(包括国际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不仅是学术的,更需要实践的。而法治的事业,说到底是行动者的事业。你们必须深刻理解生活和人,同时又坚守你从生活获得的,而不只是从书本获得的一些基本信念。没有信念的理解会随波逐流,而没有理解的信念则必然沦为意识形态。我甚至建议,你们不应仅仅关注法学,也不必现在就决定以法律为业——无论是学业还是职业。正如霍姆斯在哈佛法学院250周年之际所言,法学院是教法律,是培养法律人,但它要以一种宏大的方式教法律,它要培养的是伟大的法律人。而法律上的伟大,如波斯纳所言,意味的就是,超越法律。”共勉。

  

仇旭博,201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现任北京德和衡(苏州)律师事务所⾼级合伙⼈,西北政法⼤学兼职教授,西北师范⼤学法律硕⼠专业学位研究⽣导师,中平⽊铎·法商讲堂联合创始⼈。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Email:xyh@nwnu.edu.cn
电话:0931-7971777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748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