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华诞 感念母校】戈银庆:我的西师“食”光

发布时间:2022/12/06 05:07浏览次数:386

我的西师“食”光

     

戈银庆,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88级政治系乙班学生。

毕业已经30周年,张望走过的日子,总有坐了时光穿梭机的恍惚,曾经觉得“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那个歌词里面的二十年是多么遥远的时光,但是真正再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的时候,忽然有种别样的感触。蓦然回首,我们的青春就像每一个坚韧不拔的勇者,不惧风雨,无畏时光。提起笔的时候,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想说的太多,脑子就像过电影一样,很多尘封的记忆忽然被唤醒。那个青葱的岁月,那个单纯的自己,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时代,能吃到橘子就很快乐的自己,那个把收音机作为奢侈品,每天空巷听杨家将的年代,那个空闲时光织毛衣作为娱乐项目的日子,那些一想起来就让我热泪盈眶的青春。

今天,每当同学们聚会说起大学时光,每个人都会嘴角上扬的回忆起陪伴我们四年的大学食堂。作为一个吃货,就分享一下在20世纪90年代物质并不丰裕时期,师大给我带来的美好“食”光吧。

“兰大的牌子,师大的饭”,记忆中,师大别称里最喜欢的一个是“西施”,一个就是西北“吃饭”大学。那时学校有两个大食堂,都是平房,一个位于现在学生食堂的原址上,另一个则位于现在的学生发展中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清真食堂。我们那个时候的饭菜真是便宜,一份素菜4毛钱,一份荤菜8毛钱,1块2毛钱的菜就属于奢侈品,一毛钱五分钱一个的烤饼子简直就是YYDS。师大的饭在那个时候真是名不虚传,只要有人听说是师大的学生,那种羡慕的眼神马上就能让人感到他肯定吃过师大的饭菜,尤其是小炒和大饼。每次放假回家,我们都会买几十个各种烤饼,一路颠簸的经历各种倒车,中转,长途汽车带回家里,所以快放假的时候,食堂最紧俏的东西肯定是烤饼。

那时我们的习惯都是打上饭,随着浩浩荡荡的人群回宿舍吃饭,不回宿舍的男生就蹲在路边,一边吃饭,一边打量经过的女生,年少的我们饭量是惊人的,最喜欢的就是大热天买一份凉菜,一份酿皮子,晚上打饭,因为要把第二天的早餐都考虑上,我和我的室友王灵梅每天的标准动作就是手里托着我们俩的四个馒头,在男生吃惊的眼神中走过,估计那时每天晚上端着四个馒头回宿舍的我们也是一道风景吧。

 

同学聚会,大家津津乐道的永远是晚上九点半食堂的夜宵——哨子面,那个夜宵的面真的成为大学四年的“食光”记忆,一想起自习后的那碗热腾腾的臊子面,上自习的热情都特别高涨。

在那个年代业余生活并不丰富,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的年代,食堂的功能是多元的,我们经常调侃,学校周末的舞会让人想起的是“馒头”“骨头”和“脚趾头”。每周六晚上变身为大家娱乐跳舞场所的食堂肯定是很多人一周的期待,同学之间的搭讪和交友也都是从每周六的食堂舞会开始。对于不喜爱跳舞,每周六都要到哥哥家改善生活的我来说,确实失去了很多交友的好机会。

在大学期间,我们班的班委组织了很多同学之间的联谊活动,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温暖着我的依旧是大二那年班里组织的元旦包饺子活动,我们以宿舍为单位,女生宿舍和男生宿舍结对子,到男生宿舍去包饺子,没想到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同学们个个身怀绝技,调馅的调馅,揉面的揉面,擀皮的擀皮,煮饺子的煮饺子,一锅锅翻滚的饺子刚端出,立马见底,大家像过年似的,欢快地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进行品鉴点评,那个场景至今难以忘怀。直到今天,每每吃起饺子,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起那年的青葱水饺。

 

 今天,学校的食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西苑餐厅打饭的学生,心中总是涌起莫名的激动,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曾经的我们。岁月蹉跎,转眼毕业已经30年了,曾经年少的我们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成为骨干。往事如烟,温馨如昨,岁月从不败年华,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依然能够让人热泪盈眶。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Email:xyh@nwnu.edu.cn
电话:0931-7971777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748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