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华诞 毓苑记忆】李具恒:行走在母校开启的大学路上

发布时间:2022/10/23 04:11浏览次数:163

行走在母校开启的大学路上

 

 校友简介

    李具恒1969年12月生,男,汉族,甘肃通渭县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曾任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学院院长,俄罗斯奔撒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生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专家。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高等学校经济、金融、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认知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人口》、《河西学院学报》等杂志匿名审稿人,甘肃陇台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政协兰州市安宁区第九届委员。1992、2000、2005年分获西北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兰州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专业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模式。主讲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制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城市经济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99/2000SYLFFJREX Program、甘肃省软科学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等各级各类级课题9项;参与完成“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参与各类省、厅级项目多项。在《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城市发展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1部。曾获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甘肃省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习支教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兰州城市学院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先后获甘肃省第十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

    大学四年的生活实实在在,但它却成为了30年前的历史。较之于母校发展壮大的120年,我们大学毕业走过的30年仅仅是其四分之一,如果加上大学前的18年和大学的4年,我们共同跨越了50岁大关,步入知天命阶段,但我们依然行走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启的大学路上。精英教育时代,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之差或会错失过桥机会。考取大学,是自己的追求,老师的期待,亲人的希望,家族的荣耀,尽管被录取、被选择,但自己当时确实是高兴的,毕竟自己跨过了那道门槛,给善意的利益相关者一个真实的交待。只是到后来,才慢慢明白,原来选择就是放弃,得到就是失去,一切皆源于走过的大学之路。

师缘千里一线

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就像一个笑话,更像一张白纸,似乎不缺内容,那些人、那些课、那些事、那些景、那些物,不会忘记。我的大学之路,走的多,看得多,做得多,说的少,关注少,联系少,俨然是诠释“三点一线”大学生活的一个典型案例。校园有多大,梦想有多高。求知在学校,生活在校园,娱乐在操场,奋斗在教室,交流在宿舍,识课遇良师,问道进书馆,选择凭偏好,交友顺自然。

大学走过的路,最多的是通向教室之路、通向图书馆之路、通向食堂之路、通向宿舍之路,与母校的教室、图书、草坪、路灯结下了不解之缘,母校的食堂不错在兰内高校已成共识,自己是师大食堂的最大受益人。

大学老师赋予我们选择之路。至今依稀记得融合在课程中的大学老师,按照自己的记忆试着列举,在怀念中感恩!严为众的《法学概论》,刘秦的《民法学》,刘基的《刑法学》《经济法》,沈唯善、李玉璧的《宪法学》;平惠敏、张文礼的《政治经济学》,林秦平的《经济学说史》,赵吉庆的《比较经济学》,何昌明的《<资本论>选读》,魏元中的《企业管理学》;李忠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贵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陈晓龙的《中国哲学史》,李朝东的《西方哲学史》,肖群忠的《伦理学》,柳廷枝的《逻辑学》,周冠华的《自然辩证法》,卓杰的《美学》;王德孝的《中国革命史》,杨自明、魏晓东的《中共党史》,王宗礼的《政治学》,贾应生的《科学社会主义》《西方政治思想史》,杜刚的《社会学》,刘建兰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谈振好的《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张明川的《国际共运史》,马中晋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刘仲华、白冰的《政治课教学法》;王洛立的《形势与政策》;吕生统的《大学英语1-4》,石大强的《大学英语5-6》;等等。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遗漏错配,请多包涵。大学老师,大学课程,就是我们选择的初始条件和路径靶向。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对自己大学课程学习的指导、帮助与认可!也感念老师求学问道路径的感染、启迪与引领!新时代,曾经的大学老师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有些学术登顶,有些主政一方,有些创造财富,有些默默奉献,有些修心养生,但他们在传承中和他们的传承者一起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铸就了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的辉煌。

母校文化传承!母校精神感召!母校老师践行!母校学子奋进!母校人才辈出!若干年之后,能亲历自己的老师、同学的辉煌,自豪之情自不言表。刘基、陈晓龙、何昌明、李朝东等老师践履大学治理职责,王宗礼、肖群忠等老师屹立学术殿堂,严为众、刘秦、周冠华等老师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弄潮。我辈同学,张建君、冯玉军、刘鸿明等开辟学科方向,唐伟尧、杨建福跻身大学治理者行列,廖健太等行业把关,王凌蓉等学用结合。真正值得点赞的是不忘教书育人初心使命、扎根地方教育事业的我辈同学,正是我辈基层教育工作者,践履立德、修身、强能、铸魂的师者标准,传承着博大的西北师大精神!走过,看过,听过,读过,说过,做过,一切皆因与母校有缘。

短板功过相依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补短板的过程。经历了初次的大学生活和多次不同大学的再次体验,厘清了自己的短板:性格倔强,不善言辞,愤于不平,拙于交往。如今时过境迁,跨过了50岁大关,改进之处初见成效,但依然死不悔改,曾经的还是现在的,其中功过是非难说一是。

    透过数字看同学。大学同学是最好的资源,对于不善交际的自己而言,更多的表现为数字、性别、顺序,亲密者有之,永远存于心中,见于梦中。政治系1988级政治教育专业甲班、乙班100多名同学,四年下来,甲班52位同学能够完全对号入座,按照沟通交流的频率深度广度,从男到女呈明显的递减趋势,个别女同学仅限于视觉传达。乙班50几位同学中男同学足以准确对号,女同学似曾相识。真正熟悉的,是往返于“三点一线”的同行者。其实,好多同学对我的认知也是如此,这也是我们那个时代普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死不悔改”抓机遇。我们的大学时代,英语学习是自愿学习,不强制性要求冲击国家关。可能是源于倔强的性格,也可能是一份模糊的执着,更主要的是吕生统、石大强两位英语老师的友好指导和无私帮助,自己毅然坚持学习大学英语,正是这四年的坚持,助力自己跨过了各种考试门槛,成就了自己的职业人生,这也许就是学习英语的工具价值吧,每每自己生活的转折期总会想起我的大英老师。大学四年毕业分配,凭借四年的学习积累和那一份坚持,在错失留校机会之后,凭借自己的短板将自己定格在了兰州城市学院(原兰州师专)——自己工作30年的地方,虽说不是最优的但也是相对满意的结果,是学习积累成就了自己,是倔强性格回馈了自己。事实证明,“死不悔改”的倔强性格有时候是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多次助力自己化解难题,当然,付出的代价确实不可弥补。其实,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己也主动做出了很大改变,尝试为曾经认为不可为之事,经历了才知道原来所谓的高大上无非也就是常态化的生活而已,我们缺乏的是经历。当然,伟大的实践需要雄厚的身体资本,回想起与琪伟、健太、建君、小宁、学中、德播等诸多同学晨练跑步、角力较劲、切磋武技的日子,我们在日积月累中贮备了干事创业的健康财富,也让我们今日依然站着生存。

不善言辞留遗憾。人生憾事不限于大学时代,但大学时代的遗憾似乎更为珍贵,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真的失去了。时至今日,想起大学生活的憾事,似乎成了终身的憾事——没有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学恋爱,没有跟所有大学同学说过话,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即使有从头来过的勇气,再难有历史重现的机遇。没有遗憾,哪里来的回忆?生活需要且过且珍惜!

逐梦相看泪眼

短板是我们逐梦路上永远挥不去的梦魇,敢于逐梦是我们生存的希望和发展的动力。作为普通人,我们的梦想就是选择一条简单可行的路一直走下去。回想大四阶段我辈同学的考研选择,我们选择的是一条通往大学的路,也是一条大学通向的路,我们只想继续走在大学的路上,走更长的路,做更多的事,见更广的世界,但逐梦之路并不平坦,逐梦空间并不宽广。1992年,政治系88级甲班参加考研的同学集体泪洒考研路,黑色的四月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被集体困在了大西北。虽然比我们的先行者支付了较高的时间成本,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后来的事实证明,迟来的爱更值得拥有。

有路可选难取舍。西北师范大学是我们的初始大学,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绝对称得上丰富,为历届学子提升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学科专业通道,延长了实现大学梦的学科专业链条,让我辈坦然走在跨专业发展的成长道路上,我们的路越走越宽。昨日政治系散枝开花,成就今日之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的事实就是佐证。大学所学门类齐全、覆盖面广,但是广与精不可兼得,它在为我们开通多条通道的同时把选择出路的难题甩给了我们,选择是艰难的,选择是痛苦的,选择是无奈的,选择是有代价的。

无奈选择付代价。依托大学时代奠定的初始条件,我辈一起徘徊在初始大学架起的路上,但这条路并不平坦,从大四的第一次考研到最终的成功上岸,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多战而捷,第二次、第三次成功踏入大学之门,才有了跳出师大看师大、跳出甘肃看甘肃、跳出西北看西北的勇气和机会,经历了从“上”往“下”看要求、从“下”往“上”看诉求、从“外”往“里”看需求、从“里”往“外”看追求的不同范式转换才有今日各自领域的收获和回报。

想当初,我班不少同学偏好于法学、经济学,也许是为刘基、严为众、刘秦等法学老师的师者风范和专业素养所感染,也可能是被何昌明、林秦平、平惠敏、张文礼、赵吉庆等经济学老师的经济学思维范式所吸引,我们义无反顾地将其确定为自己进一步提高的主攻方向,先入为主难免感性有余理性不足,也注定了之后的曲折。早在那一刻,我辈已经意识到名校效应和初次大学的重要性,难怪乎今日体制内外偏重初始学历态势愈演愈烈。

忆过程,经历曲折,更加理性。自被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划入社会科学系列,我辈从此远离了数学,也就失去了数学工具的支撑,这无疑是学习现代经济学的短板,经历曲折在所难免。自己亦为短板所困,绕的弯子更大,曾经心向法学,为民法学奋斗,只是几经周折,在无奈中放弃,转而选择了经济学。马克思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决然放弃法学转向经济学,彰显了经济学的学科魅力和批判斗争精神。我辈为了个人生存和事业发展无奈放弃法学转学经济学,呈现的是经济学改变个人命运的学科贡献。经历一次次的无奈,我辈更为理性,毅然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没有了面对难题的尴尬,坚定了改变现状服务社会的决心。

看今日,我辈同学毅然走在向东开放、向西开发、向南搞活、向北凝心、向中聚力的康庄大道上,或长于问道,或长于传道,或长于解惑,或长于治理,或长于修心,或长于养生,通天大道宽又阔,总有一款适合我辈。

共同体的召唤

是生活激励了我们,还是我们激励了生活?借用共同体这个词,似乎可以找到答案,真正的答案在共同体维系者的心中,“心有多高,志有多远,执着于无上,浩瀚就无边际”展现的就是共同体维系者的气度、气魄和底气。较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大包容,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政治系88级甲班只是沧海之一粟,但他是我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共同体之一,他是我们初始大学的共同体、大学文化共同体、大学精神共同体、大学生活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我们共有身份、共享价值、共通情感、共谋利益、共担责任、共筑明天,我们为之奋斗、为之奔跑、为之助力、为之添彩、为之挥汗、为之洒泪、为之呐喊、为之愤怒。在西北师范大学120年华诞之际,面对离别了30年的母校,我们有理由振臂高呼:我们与西北师范大学同在!与政治系同在!与政治系88级甲班同在!与同学们同在!

    政治系88级甲班自诞生之日起的四年建设中,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班级共同体的维护者,他们是全班意志的体现者、班级利益的维护者、对外活动的代言人,当然,更多的体现为学校、系和班级的制度安排。随着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班级共同体更多的有赖于有心人的自发自觉维护。历次班级周年纪念年会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彰显了有心人团队的集体智慧、无私精神、责任担当和协同能力。真诚感谢王勇、廖健太、张建君、唐伟尧、张胜利等政治系88级甲班共同体的真实维护者们!从班级凝聚力的锤炼、班级文化的传承、班级影响力的拓展到同学个体优势的彰显和困难的化解,他们贡献了智慧,经历了煎熬,付出了心血,承受了麻烦,维系了圈子,让同学们常存组织感、仪式感、荣誉感、成就感、存在感。

    共同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发展的孵化器。生活中共识的“圈子”,就是我们身边发声发力的共同体。细想起来,这个词还真与我们息息相关,只不过我们疏于关注。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圈子,高考将考生分割为大学生和非大学生两个圈子,我们有幸进入了大学圈。西北师范大学本来就是我们的圈子,政治系、88级甲班更是我们的圈子。大学宿舍是我们名副其实的圈子,舍友们求同存异,涵养习惯,交心交底,无所顾忌,相互包容,但有时也经不住异己力量和外部力量的冲击,圈子重构偶有发生,就当是圈内成员经受的一次意志磨练吧,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30年过去了,这个圈子还需大家真心呵护共同经营。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建政治系88级甲班共同体,形成我们自己的圈子实体,将游离于圈外的同学真正融入共同体,结束漂泊圈外的孤独生活,共同走进属于自己的圈子,共享福利,共话余生,不枉此生。

——真实的自己!永远的同学!不朽的母校!

——祝母校辉煌!愿同学安康!与大家同乐!

 

西北师范大学八八级政治系甲班李具恒

2022年10月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Email:xyh@nwnu.edu.cn
电话:0931-7971777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748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