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晴:一颗初心 两袖书香

发布时间:2017/12/04 12:00浏览次数:1483

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文学院张子晴

 

    三年的大学生活,张子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如饥似渴地吸吮着广博的知识。大一、大二两学年的绩点、综测均列班级第一;以500分以上的佳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利考取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二级甲等和秘书资格证,还曾尝试过会计资格证的考试……如今,她又在为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做着准备。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张子晴说,“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所有的身份里,我始终认为再大大不过‘学生’二字,学习就是我的‘本’。”她时刻提醒自己谨记最初的梦想,切勿辜负。“大学生活是追寻梦想的四年,每学期都有新的任务和挑战。大一时认真听讲,打好专业基础;大二时确立未来方向,用心准备、悉心求教;大三时厚积薄发,朝着最初的目标奋勇向前;我相信大四的我会愈发成熟、干练,走向社会,拥抱未来。这是一次为期四年的逐梦之旅,只有脚踏实地,不断更新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方可不负韶华。”




    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是张子晴的学习法宝。作为班级导训员的她,周日的导训课上,她以身作则,引领同学投入学习,共同进步,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张老师”。“我一直认为死记硬背而不了解其真正含义,对于文科学习来说是非常恐怖的。我常和同学坐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来共同探讨,你一言我一语,在完善自己想法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不同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增进了交流,和大家一起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让张子晴感到神奇的是,每个使用这样方法的同学,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张子晴骄傲地说:“我辅导过的考计算机二级的同学都能通过考试,有踩着及格线过的,更有以优秀成绩通过的。”实际上,计算机题库里的题,张子晴已做了不止二十遍,能够向同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这得益于她自身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可爱的张老师,早上好。’每当我走进教室,同学以这样亲昵的方式向我打招呼时,我心里的满足感是无法表达的。”


知术欲圆 行旨须直


    进入大学,张子晴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欣喜地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组织。“‘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师大的校训我始终铭记在心。在追求广博的知识和全面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大一时,张子晴在文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担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志愿者,为招聘老师和应聘学生服务;在金秋文艺汇演上,她负责幕后组织人员工作;作为文学院的一员,她努力写作、积极投稿,兼任院刊《先锋》杂志部的编辑,负责联系老师和文字排版编辑工作。在大二时,张子晴加入了阳光服务社,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造血干细胞采集、暖冬捐衣、爱心义卖、校园健康跑等活动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还利用假期空余时间,主动去养老院担任志愿者,给老人收拾房间、喂饭、洗毛巾,推行动不便的老人出去晒太阳。“陪伴老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和他们交谈,我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了解了更多的趣闻与传奇。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鲜活的历史,关于拼搏,关于爱。”




    “我们除了学习之外,还应积极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生活的舞台上,发光发彩。”张子晴说,“我希望能做个自信、活泼的大学生,成为上进、优秀的好青年。”她的脸上闪耀着光彩。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没有什么能比读书更让张子晴为之痴迷,在书中她自有一个丰富精彩的小世界。她提供给我们的图书馆借阅分析中显示,她的借阅次数排在99%的人之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阅读达人。张子晴始终牢记着赵逵夫先生在讲座上说过的一句话,“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情感沟通的桥梁,它承载着善与恶,承载着希望和迷茫。学好文学,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

    文学之于张子晴,也似是一种力量,是其情感的寄托。她沉醉于古龙笔下豪气满怀的武侠世界,向往“一腔热血,执剑走天涯”;她驰骋于三毛的撒哈拉沙漠、荒漠戈壁,细细体会生活的滋味;她在三岛由纪夫的自传里回忆青春,她在村上春树的故事里遇见爱情……她时而翱翔于现实之外,不经意间游进了小说的海洋。

    张子晴还多次参加莫言等文学大家举办的讲座。聊到莫言先生时,她略显激动,声音都提高了几分贝。“莫言先生像一座庄严的大山般坐在台上,谈人生,谈理想,谈文学。先生短短几句便拨云见日,其中的一点一滴都是他多年来的宝贵经验,从大师的文字中,我能够汲取到自愈的力量和不屈的信念。”张子晴的语气和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张子晴深情地说:“我真心感谢文学院对我的培养,感谢我的班主任、辅导员和同学们,感谢他们在我的人生河流里渡我上岸。未完的大学之旅中,我仍然会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期冀着更好的未来。”

图片来源: 张子晴

策划、编辑: 薛守文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Email:xyh@nwnu.edu.cn
电话:0931-7971777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748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