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身在中国的摩尔多瓦公民,我时常想打破中国人对西方文化老旧观念的坚硬外壳,在境外我也会努力破除一些对中国文化的成见。”这是多伊娜在“一带一路”全球中文演讲大赛中所说的一段话。决赛中,她用《汉语和中国带我登上联合国论坛》,讲述了她和中国的故事。
“我来到中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如今29岁的多伊娜已经在中国度过了7年时光。2009年,西北师大前往她所在的学校招收交换生,她抱着尝试的心态来到中国,也是这“尝试”的一年,成就了她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在兰州的那段时光真的很愉快,回到家乡每一次翻看自己在兰州的照片时,我都会流泪,很想念在兰州的日子。”2009年当多伊娜第一次来兰州后,便恋上了这座传统的小城市,于是在2011年她毅然申请来兰州读研,开始了她长达7年的异国之旅。
“以前我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但来中国通过学习汉语和接触中国文化,我渐渐学会了以委婉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情。” 不同的语言会塑造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多伊娜说:“当我在使用不同的语言时,会带着不同的情感,有时候甚至连音调都会有所差异。”
“我用了很多时间来学习中文,为了记住一个字,我会写很多遍,在我家里有很多本子,上面写满了我练习的中文。”汉语学起来比其他语言更难,但多伊娜从来没有过要放弃的念头。“学习汉语的人很多,但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我是那种只要喜欢就会努力去学习的人。”多依娜笑着说。努力就会有结果,在这次全球中文演讲大赛中,她获得了三等奖。
多伊娜对于语言有着独特的感情。“我对语言非常感兴趣,我会说罗马尼亚语、英语、俄语、汉语,我还想继续学习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在多伊娜看来掌握一门语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优势,这种方式能够填补文化空白,并且给人一种“四海之内皆是家”的感觉。
2015年多伊娜在联合国“不同种语言同一个世界”国际学生征文竞赛中获奖,并在联合国青年论坛上发言,“这对我来说是不一样的体验,每一次比赛都会让我收获很多。”荣誉和鲜花固然美好,但友谊和回忆才最为重要。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多伊娜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通过比赛她认识了很多跟她一样热爱汉语的朋友“我们的相识是一种缘分。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很珍惜每一份友谊,我们会是一辈子的朋友”。
在多伊娜的回忆里,失败这个词语似乎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我不会感觉到失败,无论比赛结果是什么,我都会很坦然接受。”多伊娜对于竞争的定义是跟自己相比,“现在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但更多时候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团队合作意识,要客观地与自己竞争,而不是别人。”这种积极的态度,让她在每一次比赛中都能汲取经验,一步步成长。
来中国之前多伊娜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自己的国家、离开家人,甚至因为一些偏见反对学习俄语,但在中国的经历却逐渐改变了她的想法,“我来到中国以后遇到很多不同国家的同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同学说俄语,而苏丹和土耳其的同学则使用中文和英语,有时候她们在交流时遇到困难,我就会给她们充当翻译,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很难想象,小时候的我是反对学习俄语的。”在不同语言的碰撞和交融中,她意识到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认识的单一性和文化空白,每当这时她总会努力去消除这种偏见,她说:“现在我的朋友都非常喜欢中国,我时常在facebook上上传一些照片,并且与她们分享我在中国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的这段经历更加坚定了多伊娜想要成为一名文化交流使者的决心。“当下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交流,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之间的交流,都很重要。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文化使者,为个人、文化或者国家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
“无论我去哪里,我的心永远都在中国。”多伊娜希望以后能够从事与汉语有关的工作。她对兰州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兰州她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女性,这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有她的回忆,兰州,是她的第二故乡。
(编辑: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