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泉教授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5月7日下午,学校在新校区毅然学术报告厅举行“长江学者”聘任仪式。省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副厅长王智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德福和学校领导,各部门、各学院、各学科基地(平台)负责人及国家、省部级人才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5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丁虎生主持。
聘任仪式上,副校长丁虎生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的通知》,介绍了“长江学者”卢小泉教授简历。党委书记刘基教授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卢小泉教授颁发了教育部“长江学者”聘任证书,校长刘仲奎教授颁发了学校聘书。
卢小泉教授是继王鉴教授之后我校第二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卢小泉,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电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电分析化学专业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科研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分析化学》《电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传感》等国内外知名刊物编委。2002年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多次获中国化学会全国青年化学奖、甘肃省杰出青年奖、甘肃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卢小泉教授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卟啉(bǔlín)类分子在仿生界面上电荷转移动力学的学者,近年来系统研究了卟啉类生物分子的电子转移机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光谱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新技术,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对认识光合作用,进行仿生能量转化并储存太阳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卢小泉教授还长期致力于环境污染物检测、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在生物电化学研究、模拟生物膜上的电子转移过程研究、新能源开发研究和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新方法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在《美国分析化学》、《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通讯》及《美国物理化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4篇,其中二区以上40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英文专著2部(各1章节),软件著作权1项,共申请相关专利3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件,并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10年,卢小泉教授的研究团队被批准设立为“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其本人担任该重点实验室主任。以此为平台,卢小泉教授于2011年获得首届甘肃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获得“区域环境分析及特色功能材料应用电化学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这是2012年度全国分析化学唯一一个创新团队,也是2012年甘肃省高校唯一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同时,在2004年、2009年和2013年,卢小泉教授一直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