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我校兼职教授、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来校,在体育馆作了题为《变革中的世界及中国周边形势》的报告,和广大师生分享了自己从亲历战争到高端访谈的心路历程。校党委书记刘基教授主持交流会。校长刘仲奎教授和我省传媒界代表、安宁各高校代表及学校各有关部门、各学院师生共2000余人参加交流会。会后,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教授会见了水均益。
我就是一个西北人,就是一个兰州人
“我就是一个西北人、一个兰州人,从大西北走出去的傻小子”,水均益开场就谈起了自己年少时在兰州的读书求学经历。因为1978年曾在师大附中读书半年,所以他认为与西北师大很有渊源:“我四十多年前就常到西北师大来玩,很喜欢师大的环境。”他坦言:“生养我的土地是一块淳厚而谦卑的土地。我虽然有了一些成绩,但绝不敢飘飘然,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条。你们看到的是我现在的光环,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都会经历彷徨、迷茫、失望、无助。”说起这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他谦虚地表示:“我想说我没有这个水平。”“我只是把我的采访经历以及采访中的所感所悟,或者说观察与大家分享。”
变革中的世界
“冷战结束后形成了一极世界,我觉得现在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水均益老师结合美国的国家战略、外交手段、国家实力以及近来为世界所关注的“斯诺登事件”分析了变革中的世界形势。
“作为一个记者,我认为美国有它先进的地方。尽管我是学外语的,但是我一点也不崇洋媚外。”他这样阐述个人对向强国学习的看法,“不过真的想成为一个大国,应该向美国去学习。”
战争与和平
作为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之一,水均益老师曾参与伊拉克危机的报道。2013年3月重返伊拉克,他震惊地发现十年后的伊拉克状况还不如十年前,面对接连发生的连环爆炸,他表示伊拉克人民没有生活在正常环境:“这是它的常态,每到一个地方,都没有安全感。”谈起在伊采访过程中遇到的腐败现象,他说:“这是一个战争对国家最大的摧毁,使其失去作为人的基本品质与尊严。战争,会让我们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战争对一个国家的摧毁不仅仅是建筑,工业,而是道德底线。当一个国家失去了道德底线就等于失去了尊严失去了未来。他强调和平促进社会发展,和平是生活的主旋律。
周边的形势
“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国仿佛成了世界公敌。”对于周边国家的骚动,他认为这是中国崛起的代价和阵痛。“六十年代中国人在啃树皮、被饿死及文革内斗时,周边形式很好,而当新闻中报道我们的GDP成为世界第二时,周边形式就开始恶化了。”他说,“我们应该学会在批评声中成长。”
数字时代,不要丢掉写作的本领
在与学子们的现场互动交流中,有学子问到水均益对于阅读与写作的看法是时, 他说,自己年少时,受在大学做俄语教授的父亲的影响,阅读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小学5年级前,就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他对于现在数字时代写作能力的退化也表示了担忧:“通讯手段变发达了,但是电视记者千万不能丢掉写作的本领。不要被数字时代带进一个误区,变得连字都不会写了。”他也劝告学子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文学的阅读和写作。
党委书记刘基对交流活动作了点评。他对水均益先生一直关注西北师范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表示感谢。刘书记说,水均益先生受聘我校兼职教授,这既是对于家乡情感的一种眷恋,也是对西北师范大学最好的支持。刘书记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向水均益老师学习,立足实地,勤奋好学,扎实上进,到达自己成功的彼岸;希望青年学子时刻饱含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从自我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会后,刘基书记陪同水均益参观了学校博物馆。
该活动是我校“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
水均益简介
水均益,1963年出生于兰州。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曾任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编辑、记者。1989年至1991年任新华社驻埃及中东总分社驻外记者,积极参与海湾战争的报道,是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之一。1993年,加盟中央电视台后,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高端访问》《环球视线》等栏目记者、编导、主持人,并担任《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在伊拉克危机、波黑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多次赴战地采访报道,是国内著名的战地记者。国内著名的国际新闻主持人,曾专访过普京、克林顿、布莱尔、基辛格、比尔·盖茨、多明戈、泰戈·伍兹、骆家辉、罗格、博尔特等国际政要、世界商界巨贾和知名人士。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金话筒奖”、央视十佳主持人播音员甲等等荣誉称号,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著有《前沿故事》一书。